木材干燥必要性分析
生木材中含有大量的水份,其数量约占全干木材重量的30%~200%。将这些水份除去的过
程叫做木材干燥。
未干木材很容易受真菌感染而长霉、变色和腐朽,也易受昆虫侵害。如将未干透的木材做成
木制品,则该木制品会在使用过程中继续缓慢变干而发生收缩、变形甚至开裂,并出现榫头松
动和拼板裂缝等缺陷。因此,木材必须经过干燥才能加工、使用。
.jpg)
裂纹 蛀虫 发霉
总的说来,经过干燥的木材有以下优点:
⑴提高尺寸稳定性
只要将木材干燥到使用含水率范围内,木材含水率便趋于稳定,木材就不会发生收缩
和变形。
⑵提高耐久性能
当木材的含水率降到20%以下时,真菌便不能在木材中生长繁殖,也可避免大部份昆
虫的侵害。木材人工干燥还起杀菌消毒的作用,从而可避免木材的生物破坏,延长其使用
寿命。
⑶提高物理力学性能
经过干燥的木材,结构更加紧密,故机械强度提高了。此外,木材的弹性、绝缘性、
保温性和声学性能等也都显著提高。
⑷提高加工性能
干木材的表面加工光洁度高;榫接合和胶合强度高;对连接螺钉和铁钉的握钉力强;
不会腐蚀金 属连接件;表面油漆性能也较好。
⑸可减轻运输重量
锯材长途运输,必须将其干燥到含水率20%以下,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木材在运输
过程中发生长霉、 变色和腐朽,同时也可减轻运输重量。
因此,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是确保木制品质量和延长木制
品使用寿命的先决条件。
.jpg)
星楠木材干燥窑
木材干燥的要求
不管用哪种方法干燥木材,总的原则都是在保证干燥质量的前提下,尽量缩短干燥时
间,以提高产量、降低能耗、降低干燥成本。如经验不足,应以确保干燥质量为主,然后
再总结经验,修改基准,缩短干燥时间。
⑵端裂
木材干燥质量以国家标准GB/T 6491-1999《锯材干燥质量》为检验依据,包括终含水
率及其分布均匀度;沿木板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处或沿外板面发生纵向裂口。含髓心的木板
沿髓心发生端裂几乎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髓心是射线薄壁细胞最集中的地方,横向抗拉强度
极低。木射线粗的硬阔叶材厚板也较容易发生端裂。对于数米长的毛边板来说,端裂在10cm
~15cm以内是允许的,因为加工时总要截去部分端头。但对于整边板或地板坯料,一般不允
许端裂。
防止端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①如允许,最好将厚板改剖成薄板或小方材进行干燥最合理,可以有效防止端裂和其它干燥
缺陷。
②窑干前将已发生端裂部分截除,因为原有的端裂极易继续延伸。
③在没有发生端裂的木板端头涂刷石腊油或厚油漆,阻碍水份从端头蒸发。
④装堆时,材堆端头的隔条尽量靠近端头压紧并上下对齐。
⑤装窑时,材堆与材堆的端头尽量紧挨着,防止气流从材堆之间的空档短路,以免端头干燥
过快。
⑥对于容易发生端裂的硬阔叶材或厚板,尽量采用偏软的干燥工艺,并注意及时进行调湿处理。
⑵表裂
表裂是指锯材的外表面(通常是弦切板的外切面)上沿木射线发生的纵向裂纹。它是由于
干燥前期表面张应力过大引起的。当表面张应力由最大值逐渐递减时,表面裂纹也开始逐渐缩
小。若裂纹不太严重,到干燥的中、后期可完全闭合,乃至肉眼不易察见。轻度的表裂对质量
影响不大。但在加工为成品后油漆时,裂纹处会渗入油漆而留下痕迹,影响美观。对于承受剪
切力的构件,可能会降低顺纹抗剪强度。窑干时若过早发生表裂,将会影响窑干过程的正确实
施,并可能发展成明显的干燥缺陷。故干燥前期应尽量避免发生表裂,保持木材的完整性。
防止表裂的办法是前期基准不能太硬,并注意控制干燥应力的发展。应在初含水率大约减
少1/3时进行中间调湿处理,因为这时表面张应力可能达到最大值。对于厚板或硬阔叶材,中间
处理应进行多次,可在含水率每降低10%左右或每隔2~3天处理一次,以消除表层张应力。
⑶内裂(蜂窝裂)
木材内裂发生在木材内部,沿木射线裂开,如蜂窝状,也叫蜂窝裂。外表无开裂痕迹,只
有锯断才能发现。但通常伴随有外表不平坦或明显皱缩,或炭化,或重量变轻等。这是明显的
干燥过度的特征。
内裂一般发生于干燥后期,是由于表面硬化较严重,后期干燥条件又较剧烈,使内部张应
力过大引起的。厚度较大的锯材,尤其是基本密度大的、木射线粗的、或木质较硬的树种,如
栎木、水曲柳、柯木、栲木、枫香、柳安等硬阔叶树材,都较易发生内裂。内裂是一种严重的
干燥缺陷,对木材的强度、材质、加工及产品质量都有极其不利的影响,一般不允许发生。防
止的办法是在窑干的中、后期及时进行中间处理,以解除表面硬化。对于厚度较大的锯材,尤
其是硬阔叶树材,后期干燥温度不能太高。